11月9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辽宁沈阳火车站附近出现密密麻麻的乌鸦在天空盘旋,网友称“有点吓人”。
11月9日,都市现场记者联系到了视频拍摄者庞先生,他告诉记者:“大概是晚上12点半,当时经过沈阳站那个位置,数量非常多,没有几百也有几千,当时见到还是挺吓人的吧。”
随后,都市现场记者尝试联系沈阳市应急管理局,但截至记者发稿前,未得到回应。
另据钱江视频,此前已有网友发视频称,沈阳火车站附近乌鸦成群,引发不少网友关注讨论。其中评论区有不少本地网友表示,冬天乌鸦成群结队是沈阳特色,属于“老朋友”了。不过,也有网友担心成群的乌鸦影响高铁安全通行。
![]()
对此,沈阳铁路服务热线客服人员表示:“如果有涉及什么问题的话,会有相应的通知,目前暂时没有涉及。”同时,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沈阳站的东西广场也有乌鸦,没有票的游客可以去拍照打卡。
公开资料显示,在沈阳市常见的乌鸦有三种,分别为小嘴乌鸦、大嘴乌鸦和秃鼻乌鸦,均属于雀形目鸦科鸟类。该科鸟类体壮,喙短粗,体长23-71厘米,羽衣可为单色的,或有对比明显的花纹,通常有光泽。它们体型大小适中,有足够强壮的脚爪和鸟喙,发亮的羽毛,食性杂。
乌鸦聚集在沈阳站地区的主要原因有:食物充足、环境温暖、有良好的庇护场所以及多年来形成的习惯。同时,因为沈阳站地区距离浑河很近,所以它们的饮水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乌鸦白天外出觅食,傍晚飞抵沈阳站附近进行栖息,距离最近。
多地出现鸟群满天飞现象
据潇湘晨报,10月18日晚,多名山西大同网友发布视频称,天空出现密密麻麻的乌鸦,场面十分壮观。目击者称,这一现象持续了约2个小时。
有人担心鸟群密集飞过是自然灾害的征兆,也有当地网友表示,鸟群满天飞的现象每年秋季都有,是候鸟迁徙的正常现象。
另外,根据多地网友发布的视频,出现此类现象的还有河北张家口、山西大同、河南、成都等地,鸟群疑似是乌鸦。
10月19日,记者致电张家口市应急局,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并没有接到自然灾害的预警,至于这些鸟群的情况,对方表示不清楚。
河北蔚县应急局工作人员也表示没有收到相关自然灾害的预警,不过往年也见过候鸟迁徙时会成群从当地飞过,“到了秋天,大雁等候鸟从北方南飞,成群结队很多”。
同天,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研究员牛艳东告诉记者,从视频中难以分辨具体是哪一种鸟类,不过类似鸟类集群现象在湖南地区比较常见,“我们在湖南见过很多,不是什么灾害的预兆”。
牛艳东介绍,出现鸟类集群现象的原因有觅食、迁徙等。比如在长沙,每到11月左右,香樟树果子成熟,以其为食物的丝光椋鸟就会大量集群去觅食,“成千上万,在一些绿化较好的小区就会看到”。
鸟类聚集是地震前兆吗?
鸟类聚集现象并不少见。今年5月初,有不少网友拍到甘肃白银靖远县上空鸟群盘旋。当时,靖远县地震局工作人员回复称,鸟类聚集并非特别异常的现象,他们也没有接到异常反馈。白银市林草局工作人员则表示可能是候鸟迁徙,春季从南方正好飞到这里。
2023年12月,多地也曾出现鸟群聚集现象。有河南焦作市民表示,每天下午五六点钟,街头就会出现大量乌鸦盘旋。当时,郑州师范学院教授、河南省鸟类学会理事长李长看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有不少说法称地震发生前动物会出现一些异常行为,但从科学上讲,到目前为止都没有非常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证明这样一个结论。”
李长看表示,受限于照片的清晰度,不能确定是不是乌鸦,也不能确定拍摄时间,但是看环境和天色不像太晚。他介绍,如果视频中鸟群的异常状态只有地震当天晚上出现,和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较短,鸟群的群起群飞与地震有一种关联性。如果相隔时间较久,则没有关联。
如果视频拍摄时间是晚上七八点钟或者六七点钟,这是非常正常的。此时段天刚刚黑,正是鸟类归巢的时间,还没有到鸟群休息的时间,鸟类处于一种兴奋状态,群起群飞很正常。
李长看解释,地震发生前后,地球的磁场会发生一些变化。另一方面,穴居动物对震动会敏感一些,树栖鸟类对地震的反应是不敏感的。乌鸦是树栖鸟类,又是非迁徙性的鸟类,它对地球磁场的变化和对地震波的感应相对来说比其他陆栖动物要迟钝。
动物行为能“预报”地震吗?
此前有多次鸟类大量聚集后并未发生地震的案例。例如:
2023年2月9日,有媒体报道四川成都出现大量飞鸟撞树现象,但事后并未发生地震。
2023年12月19日,有网民在社交平台发布江苏宿迁出现大量鸟群在空中飞行聚集的现象,事后当地和周边区域也没有发生地震活动。
2022年8月22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在山东临沂沂水县四十里堡镇出现成千上万只燕子聚集的现象,事后当地并无地震活动发生。
在民间,动物表现异常常被人们认为是地震的前兆,人们认为很多动物拥有比人类敏锐得多的感觉系统,它们行为出现异常可能是感知到地震的来临。但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虽然有观点认为动物的异常活动与地震在概率上存在一定相关性,但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任何国家或研究团队能够通过动物异常行为等方式准确预测地震的具体时间、地点和震级。
广州市地震局曾通过社交媒体回应,动物行为作为地震预警存在局限性,并且缺乏科学预测的普适性和准确性。动物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诸如天气变化、环境污染、饲养状况、其他种群干扰以及自身生理周期等,目前尚未建立动物行为与地震参数(时间、震级、震源)的定量关联模型。即便动物感知到地质异常,其反应也无法提供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及破坏程度。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自贡在线APP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自贡在线APP联系删除!未经自贡在线授权,禁止转载!举报电话:1890900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