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为啥一定要降存款利息?说白了“地主家也没余粮了”
昨天 18:06
世伟净水机
自贡在线
银行为啥一定要降存款利息?说白了“地主家也没余粮了” 转自微信公众号:原创 独乐乐 好说佥事 2025年05月22日 16:48 重庆 存款类型期限调整前利率调整后利率下调幅度活期存款-0.10%0.05%5BP整存整取3个月0.80%0.65%15BP6个月1.00%0.85%15BP1年1.10%0.95%15BP2年1.20%1.05%15BP3年1.50%1.25%25BP5年1.55%1.30%25BP零存整取/整存零取1年/3年/5年0.85%/1.05%0.70%/0.95%15BP通知存款7天0.45%0.30%15BP都看新闻了吧,不少人应该都发现了,银行定期存款的利息像坐了滑梯一样往下掉。三年期从1.5%跌到1.25%,大额存单利率跟普通存款基本上“肩并肩”了。有人抱怨:“银行这是又割韭菜了!”相比其说法,我有些不同看法,不站队哈,只说大实话——银行降息,可能真不是故意跟老百姓过不去,而是被逼到墙角后的“断臂求生”。第一层真相:银行的钱,生钱越来越难以往我们都认为银行左手吸储、右手放贷,靠利息差赚钱。但现实是,银行早已不是简单的“中间商”,而是货币的创造者。当你向银行贷款时,银行并非简单用储户的钱借给你,而是直接“创造”货币存入你的账户。这种模式让银行在放贷时拥有更大自主权,但也意味着更高的风险。数据1:银行利润暴跌,赚钱能力断崖式下滑2025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下降2.32%,这是自2021年以来首次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国有大行净利润仅微增0.08%,股份制银行大跌4.53%,城商行更惨,降幅达6.68%。银行赚不到钱,直接原因就是“生钱”的渠道全被堵死了。数据2:投资收益“虚胖”,靠天吃饭不可持续2025年一季度,银行投资收益同比暴增了25.6%,但这波增长全靠“债牛”行情下的一次性收益兑现。例如,光大银行投资收益增速高达302.96%,但其中16.73亿来自“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说白了就是“吃老本”。一旦债市波动,这类收益随时“清零”。数据3:贷款收益全线下滑,零售业务“塌方”国家要求全面扩大放贷,要求降息,2025年4月,1年期LPR降至3.1%,5年期以上LPR也只有3.6%,银行贷款利率一降再降,贷款量还有所增量,但贷款收益依然在下滑,还是挣不到钱。以招商银行为例,2024年大财富管理收入暴跌23.47%,曾经躺着赚钱的零售业务,如今成了“赔钱货”。中信银行零售银行业务营收缩水5.33亿,住房消费贷需求断崖式下跌,小微企业贷款、消费贷虽在增长,但收益率低得可怜。数据4:不良贷款狂飙,银行在给“烂账”填坑2025年一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飙至3.4万亿,较上季末新增1574亿,相当于每天新增17.5亿坏账。股份制银行不良率升至1.56%,城商行关注类贷款占比高达2.18%。更可怕的是,银行为了填坑,不得不疯狂计提拨备,中国银行一季度拨备覆盖率197.97%,比年初降了2.6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有些银行的坏账已经快把家底掏空了。数据5:利息包袱重,银行被“高息存款”拖垮以前储户存100万,银行给3%利息,一年也就3万,都是小钱。但现在存款规模动辄几十万亿,光利息支出就是天文数字。以辽沈银行为例,2022年该行全年利息支出同比下降18.37亿元,但利息负担依然沉重,净利润亏损28.8亿元。银行不是不想给高利息,而是已经给不起了。第二层真相:不降存款利息,银行就要先“倒下”有人可能觉得:“银行赚得少了点,就算倒闭了,关我啥事?”但银行要是真撑不住了,后果还是很严重的:存款可能不安全银行要是破产,虽然有存款保险赔50万,但超过的部分呢?2024年,龙江银行不良贷款率达3.17%,是行业均值的两倍,资产质量隐忧重重。如果银行大面积破产,我们的存款可能真就消失了。贷款会更难更贵银行要是赚不到钱,只会更惜贷,不愿意放贷。2024年,渤海银行消费贷不良率飙升至12.37%,相当于每8元消费贷就有1元沦为坏账。为了控制风险,银行肯定会提高贷款门槛,企业借不到钱,活不下去,你我就可能失业,我们想买房买车,利率可能反而更高。银行是经济的“血管”,要保证运转2024年,中国GDP增速为5.3%,高于全年目标5.0%,但经济到底怎样,你我其实心里都有数的。银行作为经济的“血管”,一定是要保证正常运转的,如果血脉不通了,整个身体都瘫痪了,到时候别说利息,生活都会更老火。第三层真相:降存款利息,其实是拉着你我“共渡难关”银行降息,是我们储户吃亏了,但对银行来说,是把压力分摊了。国家要给企业减负,贷款利息要降从去年2024年8月开始,中国人民银行降息10个基点,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降到3.45%,就是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更多资金支持,让企业能喘口气,少裁员、多开工,咱们的饭碗稳当些。经济转型,钱流向实体、流向创新2024年,全球经济体在货币政策上的选择各有不同,但中国和欧元区成员国的降息措施旨在激发经济活力。钱不能全堆在房地产里“空转”,得流向实体、流向创新。银行扛不住了以前银行躺着赚利息差,日子过得比地主老爷还滋润。现在又是贷款降息,又是降低准备金,逼着银行拿钱出来。银行投资项目赚不了钱,贷出去的钱还要不回来,越来越多的人把钱存银行,宁愿拿利息也不愿去投资,银行负债成本越来越高,银行能咋办呢?降息政策违抗不了,欠钱的更是大爷,能动谁呢?只有储户了。所以,一定是要哭着喊着求着央妈给法子的,就只能降低存款利息了。有人说银行降息就是“劫贫济富”,而我认为这是整个经济在“刮骨疗伤”。抱怨归抱怨,也算看清了门道,但又能怎样呢?算了,低利率时代已经来了,与其跟银行较劲,还是想想这个月怎么才能多挣个仨瓜俩枣吧!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友发表,不代表自贡在线APP观点和立场,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自贡在线APP联系删除!未经自贡在线授权,禁止转载!举报电话:1890900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