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蓝青春在警营中绽放:一名派出所民警的新手日记
“小吴,东街菜市场有人打架!”接警电话里的呼叫让我心跳飞快加速,这是我刚到派出所的第一个接处警,心里既有些紧张,又有点兴奋,暗暗发誓一定要将警情处理好。到达现场后,我笨拙地打开着执法记录仪挤进人群,围观群众将目光投到我身上,刺鼻的烟酒味混杂着本土方言的叫骂扑面而来,刹那间,我慌了神。火锅店主老李和顾客因为自带酒水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两人先是言语争吵,再到互相推搡,火气十足。我站在两人的中间,机械地告知两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却被当事人的一句“警察同志你评评理,我有错吗”问得语塞。
这就是我出的第一个警,无疑,它是失败的,这给我带来深深的挫败感。这样的场景在我最初的警察工作中不断重演:调解夫妻吵架时,自己在中间干瞪眼,不知道如何说起;处理闹事的醉汉时,被醉汉的一句:“我犯法了吗”说得沉默......本以为凭借在警校学到的知识,面对问题时都会迎刃而解,但是现实给了我沉痛一击。当我为之烦恼时,所领导冯利师兄拉着我语重心长地说:“小吴,学校和现实的工作千差万别,别害怕,不要有畏惧心理,多尝试多锻炼,要理解群众心里所想所思,在家长里短里与群众心连心。”
2024年除夕,凛冽的寒风在空中呼啸,刺耳的电话铃声响起:“警察同志,我父亲85岁了,今天从家里出来后一直联系不上,请帮帮我!”听到女士焦急的求助,我一边安慰她不要着急,一边和同事驾驶警车前往寻找,当时天已经黑了,气温很低,如果当晚找不到老人,老人可能有生命危险!我在老人经常活动区域搜索的同时,告知派出所内同事相关情况,由他调取周边监控,线上与线下同时开展搜寻。对周边街面巡逻一圈后未发现老人,决定下车步巡,深入到每一栋单元楼内寻找。不知道找了多少栋楼、走了多少层楼梯,只记得在找到老人的那一刻,发自内心的欣喜充斥着我的大脑,背着老人走出楼梯时,让我比之前任何时刻都更加明白“人民警察为人民”的意义。
在旭阳派出所五楼,有一间特别的房间,里面摆满了派出所获得的荣誉。每当我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感到迷茫时,总会不由自主地走进这里,看着满墙的锦旗、满柜的荣誉,心里总会燃起一种特别的力量。现在我身为旭阳派出所的一员,更应当扛起派出所的大旗,接过师兄们的接力棒,继续为辖区百姓做实事、做好事。
刚到派出所工作,所领导把我安排在社区民警岗位,我内心是有些抵触的,认为社区工作是普通、无趣的,不过就是做点数据调查、处理些居民纠纷等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在日常的工作中,我的想法悄然发生了改变。两个邻居因为停车的问题,双方起了口角纠纷,在争论的过程中发生了抓扯。对此我正准备按照相关法律严格对二人进行处罚时,社区民警老张劝住了我,语重心长地跟我说:法治是我们的工作,它并不是浅显地让我们依葫芦画瓢,而是要我们灵活地运用它去解决百姓之间的矛盾。在老张的主持下,两个人讲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握手言和,两家的矛盾得以缓解。我顿感有些时候往往这些办法比法律条文更能解开人心的疙瘩。两年间,我已走遍辖区内的大小社区、村庄,当初那个在调解时一言不发站在最后面的愣头青,现在能用地道的荣县方言和乡亲们唠家长里短;曾经面对突发状况心脏就砰砰直跳的新警,如今能在处置群体事件时站在最前沿跟群众沟通解决问题。
深夜里办案间隙中,我惊觉时间匆匆流逝,时光让我在这方小城里找到心灵的归处。在这个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小城,我们每天用双脚丈量平安的尺度,用耐心焐热每寸冻土。那些调解成功的握手言和,那些为受害群众追赃挽损后开心的笑容,都是平凡岁月里最动人的勋章。
暮色中的警车亮起红蓝灯光,接警室的电话依然不时响起。而我在派出所的大厅内体会着新的人生感悟,用自己这颗小小的心奉献给我的第二“故土”。当青春与藏蓝相遇在烟火人间,我们既是这座小县城的守望者,也是百姓冷暖的晴雨表。这片土地给予的成长,终将是我人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